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谬误
论证有效性分析是管理类综合科目中的一篇作文,总分为30分,要求字数600字左右。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篇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期小睿给大家整理了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谬误分类,一起来学习~
常见谬误分类
一、概念混淆(或偷换概念、概念不准确) 概述 混淆概念是将一些看似接近的或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具体内涵等。 写作模板 上述材料中的XX和XX是两个不同的概念。XX的含义是XXXX,而XX却是指XXXX,论证者利用二者表面的相似性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因此,不能简单等同。 真题举例 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着平等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范文 权力平衡并不等于权利平等。权力平衡是使权力可以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得到平衡,权利平等是将权力平均分给若干人。二者内涵不同,权力平衡不具有平等观念。况且,权利平等不符合现代企业治理观念,这一理念践行的效果到底如何,文章并没有说明,因此得出“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的结论未免过于乐观。
二、以偏概全(常见的有:样本不具代表性) 概述 根据某类事物中的个例或局部样本具有某属性而推出该类事物全部对象或整体都具有该属性的推理,如果选取的个例或局部样本具有代表性则归纳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否则无效。 写作模板 作者试图由XXXX代表普遍的社会群体。材料中提到的XXXX,可能只是这个地区的特殊情况,是个例,而与XXXX(整体)可能不同,并不能反映XXXX(整体)的状况。因此,该论证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真题举例 人口学家估计,在今后20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看电视的人数也会增加,运动的人数则会减少......所以,为避免行业衰退带来的经济损失,本公司应当马上抛售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 参考范文 上文仅考虑城市中的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和运动人数的减少,推断出运动鞋的零售行业将造成经济损失,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仅考虑城市中的老年人情况,这不仅忽略了农村等市场领域,也忽略了其他年龄层市场的变化。如果运动鞋的农村市场、中青年市场等处扩大,其整体市场并不一定会减少。因此,人口学家的估计不能代表整个群体。
三、自相矛盾 概述 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必须从中否定一个,不能两个都加以肯定,否则就会出现“自相矛盾”或“两可”的逻辑错误。 写作模板 一方面,上文在讨论XXXX时,明确说明了XXXX,也就是XXXX;另一方面,在讨论XXXX时,又认为XXXX。可见,在对XXXX上,观点不统一。 真题举例 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和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行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参考范文 材料一方面表示“政府要有所为,应该管好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又说政府不必干预“生产过剩和生产不足”。而实际上,生产过剩和生产不足的很多方面恰恰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即恰恰是民生问题,这两个概念属交叉关系甚至包含关系,因此有自相矛盾的嫌疑。
四、不当类比(或机械类比) 概述 类比是把不同的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它们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相似的其他属性的结论。 简而言之:对象1:有性质A,有性质B;对象2:也有性质A。所以,对象2也有性质B。 写作模板 作者将XXXX与XXXX简单机械类比,二者虽然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其本质是不同的,比如XX、XX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二者不具可比性。 真题举例 甲乙两城市都在长江边上,甲市有长江大桥、经济也较为繁荣,乙市没有桥、经济较为落后,因此,乙市市长决定修建长江大桥以繁荣经济。 参考范文 上述材料中将甲乙两城市进行类比实不恰当的。虽然都具有位于长江沿这一共同点,但甲乙两市可能在其它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等,由于这些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并不一定只靠修桥就能繁荣经济。因此,对甲市经济发展有利的办法未必能对乙市奏效。因此,乙市市长决定修建长江大桥未必达到繁荣经济的目的。
五、非黑即白(或非此即彼) 概述 指对不止两种可能的事物,只设定两个对立的可能性,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地二者择一,即误将反对关系理解成矛盾关系。 写作模板 上文通过XXXX推出XXXX,是不恰当的。因为除了XXXX就是XXXX,显然将事物关系简单化的虚假两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比如XXXX。 真题举例 从科学角度讲,现代医学以生物学为基础,而生物学建立在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中医不以这些学科为基础,因此它与科学不兼容,只能说是伪科学。 参考范文 以生物学、物理、化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是科学,无法说明不以这些学科为基础的就与科学不兼容,就是伪科学。因为,实际上不以科学为基础且又与科学兼容的学科是大量存在的,人类的知识中还有很多非科学领域,如音乐、绘画、文学等等,他们并不与科学冲突。此外,即使一些领域与科学真的不兼容,即不是科学的,也无法得出就是伪科学,科学与伪科学并不包含整个宇宙的一切知识范围,还存在第三种情况。
六、论据不成立(常见的有:诉诸权威) 概述 论证包含了论据推出结论的过程,既然结论是由论据推出的,因此论据的正确性将影响结论的 正确性及论证的有效性,有些论据的正确性本身就值得怀疑(例如概念解释、名言、谚语等)。 写作模板 材料将XXXX作为其结论的重要论据。然而,此论据本身的成立性就值得怀疑,是因为古人的观点未必正确,何况除了该观点之外,还有其他派系的观点,如XXXX。 真题举例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惩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参考范文 古人的观点未必正确。何况除了法家之外,治国的理论还有儒家、道家、农家,以及西方各种学派理论,为什么舍弃其他千家百家而只对法家情有独钟?要知道,历史上以严刑酷法治国的秦朝、明朝,其官吏以权谋私现象反而比以儒学治国的汉、唐、宋更严重!
七、条件不充分 概述 指论据虽然成立,但与结论没有必然的关联、关联不大或有关联但不足以必然推出结论。 写作模板 作者从XXXX不足以得出XXXX的结论,其实XXXX(该结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XX、XX等,XXXX(前提)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仅凭它是不足够的。 真题举例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 参考范文 材料由“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不足以推出“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的结论。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是判断我国劳动力供应状况的因素之一,但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仅代表了劳动力供给量的下降,还需要知道需求量,即将供给与需求相比较才能知道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是否造成劳动力供应的短缺。因此,仅从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还得不出我国劳动力短缺的结论。
八、归因偏差 概述 类似非形式逻辑题中的因果削弱角度,指出出现的结果未必是作者所认为的原因、可能存在他因甚至诸多原因、因果不明等。 写作模板 材料认为出现XXXX是因为XXXX,实际上,影响此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XXXX,可能是XXXX,也可能是XXXX,所以,未必是XXXX导致该结果的出现,材料的归因有待商榷。 真题举例 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 参考范文 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简单地归之于专业设置和就业观念,有强拉因果的嫌疑。也许真正的原因是现在大学为了多赚学费,所以毫无节制地扩招和滥发文凭,导致大量素质极差地学生也能入学、毕业,自然就会造成全社会性的大学生就业困难。
九、数字陷阱 概述 通过一些数据的比较,得出并非由该数据能够体现出的结论,或者不足以得出结论,通常原因是与其他数据性质混淆,例如增长率更高不等于总数更高,平均数不高不等于组成数据都不高。 写作模板 作者由XXXX不必然推出XXXX。没有基数的百分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只能代表一个相对的比率,而无法说明XXXX的实际状况。因此我们无法根据作者的数据得到XXXX的结论。 真题举例 我们厂的电视机销售量去年增加50%以上,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只增加了不到25%。去年我们厂的电视机销售量一定比竞争对手高。 参考范文 材料将电视机去年销售增加率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具体销售量对比的结论是不恰当的。在考虑最终的销售量时,不仅要看增加率,同时还要看去年销售的基数,比如销售量增加50%的厂仅基于100台的基数,而销售量增加25%的厂基于1000台的基数,其结果显而易见:销售率增加低的厂反而销售的数量更多。因此,仅通过销售增加率的比较是无法得出销售量的比较。
十、集合体性质误用 概述 整体具有的性质,组成该整体的部分未必具有。比如“中国人是勤劳的”,推不出作为中国人中的张三一定是勤劳的。 写作模板 材料所谓的XXXX,是指的作为XX整体所具有的XXXX性质,不代表组成该整体的某一部分就一定也具有该性质。因此作者通过XXXX不必然推出XXXX。 真题举例 目前中国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但相对于网络商业,人们更青睐直接体验式的商业模态,而商业性冰雪运动正是直接体验式的商业模态,无疑具有光明的前景。 参考范文 人们更青睐直接体验式的商业模态,喜欢的是整体模态类型,未必能推出就会青睐作为直接体验式的商业模态之一的冰雪运动;同样,就算商业性冰雪运动具有光明前景,这也只是行业的整体特点,也不代表该冰雪运动中心就一定具有光明的前景。因此,公司未必能达到预期的盈利目的。